同心学堂 博爱普法 | 家庭教育研习社——对网络欺凌说“不”
分类:中心新闻点击量:435发布时间:2024-02-27 11:34:36

欢迎大家来到民革上海市委会法律服务工作站(嘉定站)

“同心学堂”。《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我们也接到了不少咨询,有家长问如果孩子受到了来自同学的网络欺凌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很高兴邀请到嘉定区委第三支部党员、上海律宏律师事务所延彬彬律师以及律宏家庭教育研习社特聘心理学专家宋俊老师一起来聊聊关于网络欺凌的话题。

一、未成年人网络欺凌的表现

网络欺凌是指通过网络以文字、图片、音视频等形式,对未成年人实施侮辱、诽谤、威胁或者恶意损害形象等网络欺凌行为。例如利用微信朋友圈、微博、抖音等平台去曝光未成年人隐私,发布侮辱、诽谤、诋毁的言论,破坏未成年人在同学心目中的印象等等。

网络欺凌违反了《民法典》、《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触犯《刑法》,构成刑事犯罪。

二、网络欺凌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及对策

网络欺凌不仅会触犯法律,更为严重的是会对未成年人的身心造成巨大影响。对青少年而言,网络欺凌是校园欺凌的延伸,虽没有实质上的身体触碰,但确是精神上的拳拳到肉。

对孩子来说,当遭遇网络欺凌一定要明确拒绝如果你感到别人的议论、谣言让自己受伤,请一定信任自己的感受,坚定制止并保护自己,或者也可以暂时远离(相关的人和电子设备)、选择新的团体;如果觉得自己暂时无法应对,那么积极求助也是当下对自己的支持。当然,留存证据,必要时候走法律程序,也是维护自己的权益的重要方式之一。

对家长来说,当观察到孩子的行为习惯、精神状态、人际交往有了非常突然的变化,建议及时跟孩子沟通,看看遇到了什么事情。如果孩子确实遭遇欺凌,可以搜集证据,联系欺凌者或校方,与孩子共同面对,当然也可以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请家长们记得,这时候一定不要让孩子去理解欺凌者,这无疑是让孩子更孤立无援,请坚定地和孩子站在一起,并保护好孩子的隐私。同时,寻求专业咨询师的协助,陪伴孩子走出网络欺凌的阴霾。

三、网络监管责任

《未成年网络保护条例》第二十六条要求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建立健全网络欺凌行为的预警预防、识别监测和处置机制,设置便利未成年人及其监护人保存遭受网络欺凌记录、行使通知权利的功能、渠道,提供便利未成年人设置屏蔽陌生用户、本人发布信息可见范围、禁止转载或者评论本人发布信息、禁止向本人发送信息等网络欺凌信息防护选项。

如果网络服务提供商消极对待监管,例如拒绝删除用户发布的不良信息,那么也要承担相应的侵权责任。

四、总结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发生在网络上的欺凌事件也决不能姑息。新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补充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中的救济手段,使未成年人能够在最短时间内采取措施避免网络欺凌事件造成更广泛传播,及时避免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和信息在更大范围内泄露。如果真的遇到网络欺凌,家长应当及时疏导,赋予未成年人内心强大的力量,帮助孩子走出网络阴霾。

“同心学堂,博爱普法”,做智慧家长,就在律宏家庭教育研习社!我们下期话题再见咯!

视频策划:

民革嘉定区委第三支部

民革上海市委会法律服务工作站(嘉定站)


image.pngimage.png

 

民革上海市嘉定区委第三支部党员之家

地址:

上海市嘉定区天祝路377弄1号楼115

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9:30-下午17:30

咨询电话:

021-31105780